針對目前的醫療制度批評為治病不治人、缺乏人性化,加上各專科間缺乏互動合作及銜接性,致使在醫療現場普遍缺乏對病人情況的全盤了解,未能實踐以人為本的全人醫療教育,衛生署目前正透過以「七加一年制」和加強醫師人文關懷,讓醫師為病人的的治療,能更專業、更人性化。

朱樹勳表示,我國醫學系採取七年制,第七年是「實習醫師訓練」(internship)。其實醫七學生目前並無醫師資格,面對病人時,在法律、倫理、病房工作及病人安全等面向都產生問題。反觀國外之internship訓練,則皆於學生畢業後才實施。

因此,衛生署自2003年起逐年加強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,預計於2011年開始辦理一年期的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,醫學系畢業生必須完成一年PGY訓練後,才進入各專科接受住院醫師訓練,即所謂「七加一年制」。

執行醫療專業除了需要醫學知識之外,尚需臨床技能、良好的執業態度及專業素養。目前我國國家醫師考試只考知識層面,對於臨床技能、執業態度及專業素養需要經由臨床照顧病人中來評估,退而求其次,便是客觀的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。由於醫學系畢業生每年約有1300名,而應考國家醫師考試者超過此數,因此很難在一個場所短時間完成此測驗。目前國內已有許多醫學院校及醫學中心成立臨床技能中心,以OSCE方式來作臨床訓練及評估,並建議由一具有公信力團體來認證臨床技能中心。為提升國內醫學教育品質,醫學系學生應於畢業前通過 OSCE考試及格方能畢業,減輕考選部在國家醫師考試加考OSCE之困難。

為了與國外醫師訓練一致,並解決醫七實習時在法律、倫理、病人安全等問題,建議將醫學系改為六年畢業,畢業後應國家醫師考試以取得醫師證書,而畢業後尚需接受二年之一般醫學訓練即「六加二」年制,後,再以高級臨床技能測驗來評核訓練成效,合格者發予執業執照,得以獨立行醫以維護國民健康。

另外,稱職醫師並不是只學會醫療技術,而是除醫療技術外,同時具有強固的知識基礎並能適當地加以運用的醫師。近年來「能力」觀念更進一步演進到涵蓋品格能力、綜合素質,及在複雜醫療環境下執行工作的能力。例如,心導管檢查的「能力」,要求的不只是技術,還包括對病人、家屬的專業態度,具備憐憫心的專業執行、有效的溝通、從工作中做改善的動力,並了解醫師在整個醫療體系的角色。

資料來源:2010-05-26 工商時報 【記者杜蕙蓉/台北報導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xamin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